• 云顶集团3118

    技术引领与持续创新
    云顶集团3118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在自主创新层面,设立在云顶集团3118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首批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光伏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23年重组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面向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专题研究,助力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研发体系全球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造中心。2024年,云顶集团3118与复旦大学再度携手,共建先进光伏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在协同创新层面,公司牵头筹建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光伏产业进行协同创新,联合布局新一代光伏产品——晶硅叠层太阳电池,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做出贡献。公司积极推动盐常宿淮光伏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向世界一流产业集群迈进。
    公司与世界一流的研发和认证测试机构合作,搭建了以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为骨干的技术创新队伍,引领中国光储企业开启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成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创新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居中国光储行业领先地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位列全球第一。至今,云顶集团3118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32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公司在年初制定年度创新目标,基于年度创新目标进行具体研发项目分解,按照IPD流程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控。
    产品循环与回收
    云顶集团3118重视产品生命末期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推动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的搭建,探索组件回收的商业化、规模化路径,致力于打通光伏产业绿色回收链路。
    公司主动探寻可行的商业模式,严格遵循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以及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法规》(REACH法规)等,承诺自愿参加产品回收计划,与PV CYCLE开展长期合作,建立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机制,协助客户对需要更换和寿命结束后的太阳能组件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025年2月,公司与行业生态伙伴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白皮书》,共同探索光伏产品回收的产业空间与技术路径,助力推进中国光伏制造全链绿色治理。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导航赋能,提升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2023年8月,公司面向云顶集团3118全体员工,开展IPEnlightment 系列赋能活动,为公司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保驾护航。本次培训参与人数超 1.000 人,覆盖范围较 2022年增加 100%。
    为学以致用,公司举办第二届“天合杯”专利检索大赛,报名参与人数超百人,体现天合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和专业水准的大幅提升。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数字化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公司深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人工智能、数字平台等技术在生产运营中的应用,全面促进业务创新、管理重塑,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
    云顶集团3118盐城基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揭榜单位
    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试点示范项目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开展的国家级重大项目。
    2023年,盐城科技通过实施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生产追溯数据系统、设备物联系统(RFID)等数字化系统,利用自动导引小车(AGV)等智能硬件,实现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揭榜单位。
    青海工厂搭建数字运营驾驶舱,实现领先的自动化管理
    云顶集团3118青海工厂探索自动化生产模式,通过生产物联网 IOT,将生产业务、自动化设备联合起来,实现拉晶生产自动化集控,提高人效、机效。同时,青海工厂搭建数字运营驾驶舱,利用 2D 可视化看板大屏和 3D 数字李生管理监控,对设备运行、AGV运行、炉台运行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领先的生产自动化管理。
    云顶集团3118荣登第六届“鼎革奖”数字化转型先锋榜,质量管控获认可
    "鼎革奖”数字化转型先锋榜由《哈佛商业评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和 SAP 思爱普公司共同发起,表彰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锋企业。2023年,云顶集团3118凭借数字化生产的卓越成果 -- “天合储能 BU 新基地智能制造 MES 建设项目”荣获本届年度生产转型典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