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全面入市,云顶集团3118倡导升级 “组件综合效率与综合发电”评价新体系
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市场化变革,传统以正面效率为核心的组件评价体系已难以全面反映组件性能及系统收益,也无法全面衡量组件的真实价值。背面发电贡献已成为提升系统整体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迈入TOPCon 2.0/3.0时代,得益于背面率(双面率)10-15%的优势,TOPCon组件综合效率更高,且在双面发电场景,背面辐照度越高,TOPCon组件的综合效率越高。展望未来,TOPCon技术仍有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随着双面全钝化接触技术、光陷阱技术、超细栅线技术等的导入应用,TOPCon技术每年将实现0.3-0.4%的电池效率提升,背面率将提升至85%以上。
针对这一挑战,张映斌指出,提高早晚(弱光)时段的发电能力以及组件的背面率(双面率),将成为提升投资回报率和客户收益的关键。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实测数据显示,6月期间组件背面日照时长可达4.52小时,占总辐照量的21.58%,而这些时段往往电价更高,发电收益更可观。 TOPCon组件凭借高背面率(双面率)和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在早晚和弱光时段持续输出,有效提升全天综合发电量,帮助用户在高电价时段锁定更高收益:以青海地区项目为例,地表反射率25-30%。对比其它高效技术产品,TOPCon 2.0/3.0组件发电总量高2-3%,而在早晚高电价时段,发电增益高达4.14%;当峰谷电价差为0.1-0.4元/度时,对应加权电价提高0.25-0.58分/度,客户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可相应提高0.68-0.94%,对应100MW电站年收益可达百万元。
当前技术多元化发展,张映斌呼吁行业不忘初心,光伏技术产品应始终以提高客户价值收益为核心。他表示,“采用组件综合效率和综合发电评价体系,可以科学、全面衡量不同技术产品的综合性能。未来5年内多技术共生,各自在不同应用场景发挥优势,TOPCon将持续保持主流地位。”
随着光伏电力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系统收益能力将成为衡量项目优劣的核心指标。张映斌表示,未来将继续倡导“组件综合效率与综合发电”的评价体系,与行业伙伴一道,推动光伏行业向“重系统综合价值、重客户收益”迈进,共筑高质量、可持续的光伏产业未来。